機器人理財正夯 信託公會助攻商機

台灣信託業為客戶提供的理財服務,主要以委託人決定投資標的的特定金錢信託業務為主,信託業提供客戶多元的國內外理財商品,讓客戶依自己設定的投資目標與承受風險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但隨科技進步與市場需求變化,客戶透過科技技術取得客製化投資建議,以減少人為判斷的服務方式變得可能,於是國內證券投資顧問事業開始以自動化工具提供證券投資顧問服務(Robo-Advisor,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而信託業近年來也積極研究,運用人工智慧演算系統與大數據為客戶提供智能理財服務。

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表示,自2008年機器人理財服務正式於美國問市開始,全球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正逐年成長,即使在疫情影響下,在機器人理財開戶數也大幅成長;在國內,主管機關金管會於2017年6月也開放「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機器人理財)」,公布相關作業要點供國內證券投資顧問事業遵循,而信託業做為國內財富管理的主要平台,為提供客戶更多元便捷的理財服務,也正著手研究藉由金融科技提升服務客戶的可能。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進一步說明,機器人理財與理專服務的主要差異,在於理專是透過面對面與客戶洽談,在了解客戶需求及投資風險屬性後,向客戶推介合適的理財商品;而機器人理財則是指完全經由網路互動,全無或極少人工服務,而提供客戶投資組合建議的顧問服務,兩者的服務方式是截然不同。

呂蕙容指出,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逐漸改變原有通路服務的方式,如何藉由金融科技崛起,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是信託業面臨的挑戰。

目前已有多家信託業以機器人理財或其他自動化方式提供投資服務,為協助更多信託業者加入這項業務,瞭解機器人理財的發展概況,信託公會今(9)日舉辦研討會,邀請阿爾發投顧董事長陳志彥擔任講師,分享他對現今國內外機器人理財發展趨勢的觀察。

陳志彥解釋,從全球幾個發展機器人理財的主要地區來看,美國自2008 年最早開始發展的原因,是在於當年從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受次級房貸風暴連鎖效應波及引發金融海嘯、投資人普遍對銀行失去信心與信任感的時空背景下,這種以演算法分析客戶資訊、以理性與紀律為客戶提供投資組合工具的服務,就成為讓投資人另一種安心的選項。

截至目前為止,發展機器人理財規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地區即是美國。美國機器人理財服務發展成功的關鍵,主要因素在於:一是理財工具丕變,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降,ETF成為投資人青睞的工具,全球ETF資產規模平均每年皆有兩成以上的成長率;機器人理財公司就多以ETF為投資元件,提供客戶資產配置組合與理財規劃。

二是ETF管理費持續下降,具有成本優勢;三是機器人理財公司是依照投資人的資產規模(AUM)收取費用,此種收費方式就比傳統投資顧問以手續費收費模式明顯偏低,因此機器人理財興起,對傳統財富管理運作也產生很大影響,推出後即受到美國投資人注意。

雷仲達表示,機器人理財在台灣的發展還屬初期萌芽的階段;對信託業來說也是值得切入的服務,透過本次研討會針對全球機器人理財發展歷程以及目前國內相關規範內容的整理與分享,相信可提供信託業研究發展此類理財服務創造商機的參考。

轉載自:經濟日報
https://reurl.cc/ZG8oQl